校友专访第三期之刘英佩
在舍与得中勇敢选择 在危与机中不断前进
中文的美,在于汉字结构中已经包含当中的涵义,在词语组成里竟能蕴含人生的哲理。“舍得”——有舍弃固然遗憾,但总在某时某处收获付出的所得;“危机”——眼前也许危机重重,但辟出一条新路,就是成功的机会。二中84届校友刘英佩的人生经历,正是这两个词语的现实演绎。
学生年代的坦途
出生成长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刘英佩,从小就是学习超棒的“别人家的孩子”,小学到中学,中学到大学,重点学校信手拈来,按需选择。由于家教一直很严格,刘英佩小小的内心滋生起对独立与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小学毕业时,由于家在二中附近,家长都要求她考取二中,但她想离家去寄宿的华师附中,结果和家长谈判后选择了离家有点远但不寄宿的执信中学;后来因为天天要挤公交,上了一个学期娇娇女的她,还是转学到了二中。
高三考大学,英佩再一次希望自己能离家独立,她想报考复旦大学,但家长却希望她留在广州读中山大学,对于报考哪所大学再次出现分歧,与此同时,家人更希望已经得到斯坦福大学录取通知的她,可以到海外深造与长见识,但当时国内资讯闭塞英佩完全不知道斯坦福的厉害,只知道是爷爷和表哥们上过的大学。想到去了美国后,又要被同样家教严格的大表哥看管着,于是很轻率拒绝了一个让自己后来非常后悔的大好机会。
经过了全家谈判商量了两周后,终于以深圳大学为最后决定。此时的英佩已经开始展望即将到来的山高皇帝远,家长鞭长莫及的自由自在的大学生活了。
在深圳大学就读经济管理的英佩的确如鱼得水,和好友、小伙伴一起学习与生活,一边在学分制的环境下自由自主学习,一边勤工俭学,每个学期不仅靠优秀成绩拿到奖学金,同时也靠自己的劳动赚取酬劳,过上完全自供自足的写意生活。
即将在深圳大学毕业的英佩不仅在学业和生活中都收获满满,同样在爱情里也有了两情相悦的对象,但家长不赞成这段恋情,为免在国内再次和家人“八年抗战” ,两人决定大学毕业后就“私奔”到澳洲留学。男朋友先到墨尔本打前站,叮嘱英佩要在空余时间学习一些手艺,以方便在刚到澳洲的时候,可以养活自己。于是,在前往澳洲前的两个月里,她一边写毕业论文,一边学习办公室前台的打字,还一边去纺织厂学习织布,憧憬着到了澳洲后的生活也能像在刚到深圳时那样顺利。
初到澳洲的迷茫
然而,英佩回忆起当年,笑称自己对这片土地了解太少,又“太过理想化,自视过高,没有受过社会毒打”。在到达墨尔本后,首先就觉得奇怪,书上说的这里到处都是的袋鼠和树熊都在哪里呢?再接着就是面对生活的残酷了:9个留学生挤在Elwood一个两房一厅的公寓里,由于人数太多,所以带有门的客厅都被间隔成一个房间,床单铺在地上就是自己的床位,带来的行李只能放在枕头边上,条件非常的艰苦,是真正的“洋插队”。当时的留学生每周只能打工20小时,为了省钱下来交房租交水电煤费和交学费,她经常一个星期只吃一条长面包,力求控制每周生活费不超过20澳币。
在前往澳洲前,英佩本打算在读书深造之余,凭着大学毕业生的资格去写字楼勤工俭学,当个前台接接电话打打字,但是到了澳洲才发现,由于英语水平有限,这样的职位根本无法找到,甚至连在唐人街2澳元一小时的洗碗工,留学生们都要一轮竞争才能得到。
由于她在出国前已经提前学习了织布这一技之长,所以她的第一份兼职是在织布厂做补布;后来还做过钟点清洁工,也派过传单,她以为派400份产品打折广告传单就能赚20澳元应该不难,结果当她自己背着沉重的背囊走在富人区Brighton的时候,才发现这里的房子和花园都很大,隔着五六十米才有一户人家,大部分邮箱还贴着不准派塞宣传单,她在风吹日晒雨淋里足足走了4天才派完这400份广告单,20澳元一点都不容易赚。
生活的艰难曾经一度让英佩感到非常迷茫和后悔,因为当年在深圳大学毕业后,其实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也可以投入刚刚兴起的股票市场,轻松赚一笔根本不是难事,但是,既然已经选择了这条路,她只有要咬紧牙关走下去。
有舍亦有得
出国前,刘英佩申请的是墨尔本MONASH大学的MBA课程。在MBA正式开始前,刘英佩要到维多利亚高等教育中心办理学历认证,结果就在这个地方,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她很偶然地看到一条信息:Morrabbin TAFE可以提供补助金学习电子工程,一年只需要1000澳元的学费,对比起MBA 6500的学费带来的经济压力,这实在是减轻太多,再加上,英佩在中国考大学时最心仪专业本就是工程,只是因为近千度近视的她无法通过体检选择工程课程。于是在经济压力和实现理想的双重推动下,英佩决定放弃MBA而转去TAFE读电子工程,下定决心的她马上参加考试,并且以满分考入。
在TAFE顺利毕业后,英佩因为成绩优秀得到2位系主任地大力推荐,考进了澳洲电讯研究所(即今日的TELSTRA),开始了两年的技工学徒生涯。作为当时在研究所里的唯一女性技工,又是亚洲人,当年有些白人同事还是有些歧视的,英佩一开始也是战战兢兢地,努力在工作中表现出自己也能干男人的活,操起电钻钻墙打洞拉线、调试仪器做实验、自己设计集成电路、电焊线路板等等考验动手能力的工作,她都能渐渐上手,由于听话聪明又细心,研究所的领导们都很满意。英佩回忆当年,觉得自己相对于许多留学生来说,已经是非常顺利了。在研究所,每个人都在各自近10平方米的办公室或实验室埋头研究澳洲未来5-10年的通讯技术,不需要进行复杂的人际交往,只要能及时完成研究项目就行,语言的短板在工作中就不太明显了。除此以外,研究所鼓励支持并报销学费让她在工作之余,到MONASH大学继续深造电子工程,每年她都能以全系第一获得额外的奖学金。所以她一直觉得这份工作像是量身定制那样符合她的性格和特长。
曾经因为生活艰难而萌生后悔念头的英佩,在澳洲生活逐渐步入正轨后回头再看,已经不再有后悔的念头了,因为如果留在深圳、广州,或许可以赚更多钱,但是没法转读工程专业,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且她性格也不喜欢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这在经济管理工作中会是一个硬伤。现在一切都刚刚好。
有危就有机
然而,世上的路又怎会一直平坦顺畅呢?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研究所新技术的推动报批落实速度滞慢,让研究所在新技术呈几何级数涌现的时代逐渐跟不上步伐,最后Telstra在2006年1月关闭了这个有82年历史的研究所。
要在人才市场找工,在研究所工作了15年的英佩才突然发现自己研究的视频会议电话太超前了,自己引以为傲的技术在市场根本没有用武之地,何去何从彷徨不知。所幸研究所给面临离职的员工安排了12个小时的一对一应聘辅导,教会他们“把自己的所长与招聘公司所需的要求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结合在一起”,告诫他们像大海撒网般地把简历发出去,是最无效的求职方法。教导他们应该把自己的简历当成原始数据的模版,然后对照每一份招聘启事,修改自己的简历,力求和雇主用共同的语言,发出的求职申请要有75%的面试通知,才叫一份成功的简历;面试后,再有75%的录用通知才算是一次成功的面试。
若不是有这一次的工作危机,未必能遇到如此专业的应聘指导。人,总以为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其实并不然。英佩也在一再修改简历的过程中,不断对自己进行反思和解剖,才重新认识了自己,发现自己最大的卖点并不是15年的技术研究,而是各种在工作中学习和巩固的个人技能,比如沟通技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这些无论在哪个公司哪个职位都需要的特长。在重新修正了自己的卖点后,机会也悄悄降临。2006年2月,在面试后,有好几家公司都发来了聘用通知,其中包括了澳洲人熟悉的互联网企业REA(Realestate.com.au买房卖房租房网络平台)。
在REA的面试中,她遇到的考核刚好是她在研究所自学的编程语言,于是她迅速地解决了问题,令面试官刮目相看,并且破例地同时进行本应下一步的复试。她觉得这家公司应该对自己是很满意的,而且当时REA刚上市不久有潜力,于是英佩最终选择了自己在研究所解散后的新公司:REA。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从电子工程转去做IT,一般人以为都是一样的,但实际上是不同的,专业性需要更强,而且IT技术更新太快了,需要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增值。就在英佩去REA上班的第三天下午快到下班的时候,经理突然过来说,有个产品出现了BUG,需要马上修复。刘英佩当时脑袋一轰,一个BUG涉及300多个文件,每个近1000多行,不知道从何入手去修。学霸总能在最紧张的时候想出办法,英佩迅速查询代码的关键字,在30分钟内搞定补丁,解决问题,产品马上出街。“回想以前在研究所做了15年才有产品可以出炉,现在半小时就可以直接出现在互联网了!”
英佩觉得新工作让她很有成就感,不知不觉,自己与这家公司共同成长了17年半,从2006年所在的IT部门只有22个人,自己是第11个被招进去的程序员,到现在IT部门已经超过七百人,变身成为完全不一样的公司了。刚加入REA时,每个程序员对着两台电脑埋头苦干极少交流,到现在公司更注重团队合作一体化。
随着在公司的年资渐长,总有上司建议已是资深员工的英佩去做一个团队领头人,但是她总认为自己是技术型选手,不善于人事,一再拒绝了多次;直到看着自己带出来的新人也一个个开始带领团队,她突然想通了,人与事总不能隔绝的,公司如此大,自己应该有担当地尝试,同时可以把自己曾经走过的弯路,得到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在学习带领团队的过程中,英佩觉得自己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学习,做技术和管人事是完全不一样的,技术大多数情况下比较直接、好坏对错比较清晰,一个团队里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领队不能凭各自的性格思维喜好迥异来简单地评判他人。做一个领队其实是很孤单的,因为大多数时候队员们都等着你的决策。作为领队首先要建立团队的文化和工作氛围,上司和外人对你的团队的印象和看法很大程度取决于领头人的带队能力;其次就是建立团队的凝聚力和互相帮助互相信任的人际关系,让大家都能更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能力特长,更舒服更自信地工作。当手下的人犯错了,领队要保护队员,自己主动背上责任,让自己成为一个避风港让队员有信心地去尝新、犯错,为他们开拓成长的空间。当队员成长了,团队才会进步。
(这是英佩在调离www.realcommerical.com.au团队时,大家送给她的礼物,一件写着“You can’t spell Commercial without Carol”,可见大家对她工作的肯定)
当一名领队人的精神压力,一度让英佩寝食难安,直接影响到她的正职工作,所幸她的大团队上司站出来支持帮助她,也用自身的经历将经验传授。拨开云雾后,刘英佩回头顿悟到,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反而让自己学习成长得更快,当你遇到问题时不要偏执,不要光是看到困难和不愉快的一面,一条路走不下去就要暂停,换路径;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不一样,根据不同的员工特点来安排他们的工作,才会事半功倍,让每个人都有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这样团队才容易产生凝聚力。就这样,她把一个个新人带进了公司,又在团队中照顾引导着一批批员工成长,已经成为了公司中交口称赞的杰出员工和优秀领队。
(这是英佩带领一个新团队花了7个月的时间从零开始搭建spacely.com.au网站,拓展REA公司的业务范围)
回望在澳洲土地上奋斗的三十多年,英佩觉得自己收获最大的就是——独立和自我成长。人总不可能一帆风顺,人生路上总有起伏,人生的选择也没有绝对的好坏与对错,就如不同的路径能够领略到不同的风景,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不同的体验,所以不必和别人对比来给自己加压。每个人的一生其实就是在不断地去犯错、跌倒, 这样才是真实的人生。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思维和心态,把每次导致失败的拦路石看成是踏脚石,这样才容易在在不如意的时候冷静地找出办法,改变现状。试试把下面的图片倒过来看,你会发现在不如意的时候冷静地找出办法,是可以改变现状的。
英佩最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够帮助鼓励到一些新移民或者来留学的校友,她还透露,他们公司每年都会招聘毕业生,有机会还可以内部推荐小师弟小师妹;不仅如此,如果有女性想改变职场计划转做IT,还可以参加专门为女性提供的跳板计划,刘英佩表示,她带过的队伍中,有各行各业的转业者,包括药剂师,银行,会计,公关销售等等,里面有好几个还是从中国来的,英佩希望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女性们在男性主导的IT行业里转行成功。
“希望每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都不被打击倒退(bounce back),反而逆流而上(bounce forward)!”有如徐小凤的经典名曲《顺流逆流》中唱到的,不相信未作牺牲竟先可拥有,只相信是靠双手找到我欲求,每一串泪水换每一个成就,从来得失我睇透!